目前最新的模拟卷:《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仿真预测试卷》,建议大家可购买。
目前最新的模拟卷:《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仿真预测试卷》,建议大家可购买。
文化适应假说:美国舒曼,文化适应程度将决定其习得目的语的水平,文化适应程度包括:社会距离,心理距离。
人脑与语言学习
大脑左半球的动能与语言能力有关。
3个语言功能区:
布罗卡区:语言表达功能
韦尼克区:语言理解功能,听觉语言中枢,感觉性失语症
顶叶枕叶联合区的上言语区:咽、喉、腭、舌的活动。
伦尼伯格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学习“关键期假说”
第三讲:现代汉语的特点(语法和汉字)
1.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语序和虚词。
2.词、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,有五种
偏正:定语+名词
联合
述宾:
述补
主谓
3.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一一对应
名词
动词
形容词
副词
汉字是有表意性质的语素文字。
表音文字/表意文字
形音义统一体
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。
课时8 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概念
国际汉语教学中所指的语言学习主要是指第二语言学习,又称第二语言习得。
按照获得语言的时间先后顺序:
第一语言、第二语言
1.第一语言是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。在此基础上习得的语言就是第二语言(包括第三、四或更多的其他语言)。
2.母语(本族语)通常指学习者所属种族、社团使用的语言。
母语VS第一语言
母语常被称作第一语言,因为大多数学习者的母语就是第一语言。例外:华裔
目的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。(可以是母语或第一语言,也可以是第二语言、第三、四语言。)
3.语言习得VS语言学习(language acquisiton VS language learning)
习得:在自然语言环境中,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,不知不觉(潜意识)地获得语言。e.g.儿童习得第一语言(母语)。过程不自觉—自觉。
学习:是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,就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,这是有意识的语言获得。e.g.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,在学校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,过程是自觉—不自觉,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二语言的习得。
第二语言习得:指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Ellis (1994)
e.g.美国人在中国学中文是第二语言在习得。
美国人在美国学中文是外语习得。
4.语言能力VS语言表达
language competence VS language performance
语言能力:指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;是一种反应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;是“隐性的“语言知识。(乔姆斯基,1965)
语言表达(语言表现):交际双方在语言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。
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,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。
1.音节界限分明、乐音较多、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,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。
2. 没有复辅音。英语中有很多。
eg.spring
3.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,最多占三个。
4.有区别意义的声调。
词汇的特点:
1.汉语词形较短,单音节语素多。
2.双音节词占优势。
3.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(句法构词法)。
4.成语丰富
考点:成语多数为4个字,也有3个字以及4个字以上的成语,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,中间有逗号隔开。
e.g. 敲门砖、莫须有,桃李满天下,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
1、推荐书目《现代汉语》黄伯荣、廖序东
《古代汉语》王力
2.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,也就是普通话。
(方言不算现代汉语。)
3.普通话: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、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、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。
4.现代汉语有几种形式?
两种形式:书面语和口语
5.普通话名字的变化
先秦:雅言和夏言
汉代:通话
明代:官话
辛亥革命后:国语
新中国成立后:普通话
6.现代汉语有7大方言区:湘方言(长沙话)、赣方言(南昌话)、北方方言(北京话)、吴方言(苏州话)、闽方言(福州话)、客家方言(梅县话)、粤方言(广州话)。
电话:400-600-1972;18017283775
邮箱:yizhongwen@teachingchinese.cn
QQ:2785820951
微信客服:professor_yi
地址: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319号21楼